半岛全媒体记者 孙桂东
每年7月初,是竹节虾大量上市的季节。即墨的鳌山卫是全国最大的竹节虾交易市场,每天超过20万斤鲜虾游往全国。这里还是竹节虾养殖户的“黄埔军校”,超过2000多名青岛虾农遍布沿海,承包了几十万亩池塘。他们带着二三十年积累的技术,一路走南闯北跨城去淘金。其中,到东营海域的养殖户最多,有两三百人,面积数万亩。有些农户承包四五百亩的池塘,收成好的时候一年能挣七八十万元。有些人则成为了专业的技术员,帮当地的农户搞养殖。养殖竹节虾投入成本高,步步都要小心,虾农们经常凌晨两三点钟沿着池塘巡查。跨城淘金,他们一年在虾池的时间最少8个月,挣钱的同时也充满了艰辛。今年的收成如何,奔赴外地掘金的青岛虾农们日常的生活都是咋样的?7月8日,记者来到东营海域探访他们的生活。
(相关资料图)
新上岸的竹节虾
一刻不停忙活,两小时上岸1500多斤
从青岛出发一路向北,行驶300多公里后,就来到了位于东营海域的竹节虾养殖池塘。在这里,整片虾池一望无际,一道道堤坝将池塘连接起来。虾池面积最小的也有50亩,一般都是100亩起步。
在池塘边上,一排排集装箱改造的房屋,就是青岛虾农们的住房。从6月底开始,竹节虾就进入了上市的季节。不过,根据竹节虾昼伏夜出的天性,一般都是晚上七八点钟开始捕捉。
整片虾池太大,记者在堤坝上行驶了半个多小时,才终于找到了青岛虾农苗志明的池塘。从1998年开始,即墨鳌山卫的苗志明已经养虾25年,算是一名老农户。五六年前,他来到了东营,从当地渔民手里承包了400亩池塘。
放地笼捉虾
最近这两天是出虾的高峰期,每晚8点左右就要开始放笼收虾。整个过程很紧张,因为他们要确保收购商能在第二天凌晨三点之前赶到市场。小贩们拿到货以后,才能在清晨送到菜市场。
晚上8时许,苗志明刚吃了几口饭,就戴上头灯,骑着摩托车跟雇的工人一起去捉虾。他雇了四个师傅,每人一晚上300元。“捉虾技术不复杂,纯粹是个力气活,”苗志明说,只要将地笼放到池塘里,不到10分钟就能收网了。
工人们分为两组, 两个人下到池塘里后,从地笼里将竹节虾倒入筐中。由于天色太暗,他们都戴着头灯,将一筐筐鲜虾送到岸上。苗志明则骑着摩托车,来回将鲜虾送到冷藏车附近过秤。随后,这些虾就被放入车里暂养。
天空很晴朗,海边的空气感觉非常湿热。苗志明来回运货,很快就满头大汗。下海捉虾的工人,虽然洗着海水澡,但衣服很快就被湿透了。
将竹节虾运上岸
从晚上8点一直到10点,苗志明跟工人们一刻不停地运货。鲜活的虾才值钱,死了就要亏本。记者看到,整个捉虾的节奏非常快,平均三四分钟就上岸一筐。忙活的苗志明甚至顾不上倒地的摩托车,赶紧先把虾送到车上。
整个晚上总共捕捞了1500斤左右虾。核对完数字以后,苗志明还要沿着虾塘看一看。“这会正是收获的时候,成本都投进去了。”苗志明说,只要不出现缺氧的情况,基本上这一季就成功了。
收获的新鲜竹节虾
百亩虾池丰收万余斤,400亩年入七八十万元
“他们家的竹节虾养得好,市场上也好卖。”天津的收购商说,竹节虾的价格要看大小,鲜活度是最主要的指标。看着一笼笼鲜虾装上车,苗志明夫妇的脸上也洋溢着丰收的喜悦。
今年的收成如何?苗志明说,总体上还不错,现在来看又是一个丰收年。他们这里都不按亩产来计算,因为养殖面积太大了。一般都是按照100多亩的池塘来算,一个池塘平均的收货量也就是七八千斤,能收获一万斤,算是大丰收了。
他们出虾的时间一般持续一个月左右,现在是高峰期。根据每天的上岸量,他们能大概估计产量。今年的产量跟去年差不多,多一点的超过一万斤没问题。
称重
苗志明说,他们一共承包了400亩池塘,总共分了3个池塘。去年总共出了2.5万斤左右的竹节虾。最多的一个池塘,最后收获了1.2万斤左右。
今年的价格跟往年差不多,批发价每斤55元。如果照这个产量来计算的话,收入也还可以。苗志明说,东营这边的池塘承包价相对便宜,一亩地一年1000元,算下来就得40万。
最大的成本就是后期的海鲜饲料。竹节虾长大以后,要投喂新鲜的小鱼以及小蛤蜊等。他这三个池塘,每天光是饲料就得一万五六千元。再加上雇了4个工人,每个月就要六千多。如果但看这一季的话,收入不会太多。不过,7月底这批虾收获以后,他们还会再放一批秋天收获。那个时候的竹节虾价格会更高,有时候能超过100元。如果没有遇到什么灾害产生减产,承包这400亩虾池,今年挣个七八十万元没问题。
苗志明正在投喂海鲜饲料。
东营九成以上是青岛虾农,想养好虾学问大
在东营,青岛的虾农最少也得九成以上。“除了咱们青岛的虾农,其他地方过来养竹节虾的没大听说。”苗志明说,在这最不缺的就是邻居,有不少都是一个村的。即便有一些本地的养殖户,他们的技术员也还是鳌山卫的。
“其他地方的人不敢养,风险太高了。”苗志明说,他们鳌山卫这个地方,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大规模养殖。所有的技术,都是靠着一点点经验教训积累出来的。整个养虾的过程中,能影响的因素太多了,有一个细节处理不好,一天可能就损失三四千斤。
苗志明说,相邻的两个池塘,用同样的水,喂同样的料,同一个人管理,结果都可能不同。里面的最主要因素,就是每个池塘的微生物不同。每年冬天的时候,他们都会找来推土机进行清塘。每个池塘的环境不一样,里面的微生物会略有不同。
虾池的清理只是第一步。每年2月份,他们就要来到这里提前“养池”,就是在里面放养“勾虾”等微生物。刚买来的虾苗,就是吃这些微生物生长。
每年5月份放苗,大概养殖两个月以后,竹节虾就能够新鲜上市。这两个月,也是虾农们最紧张的时刻。
苗志明正在投喂饲料。
苗志明说,幼虾的时候气温低,不大容易产生问题。最难的就是生长了一个多月以后,慢慢长大的竹节虾需要喂养一些小蛤蜊、小鱼等新鲜生物。如果投喂的量过大,海水产生富营养化;如果投喂的量不足,竹节虾争抢食物产生死亡,都有可能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。某一种藻类如果突然爆发,竹节虾缺氧的话,一晚上可能就要死掉三四千斤。
具体的投喂量都是他们常年摸索出来的,主要是看水质的颜色。如果是偏黄绿色,就证明水体是健康的。如果偏红,就证明有一种藻类爆发了,肯定是水体富营养化了。遇到这个情况,他们就需要利用其他的微生物来处理。
有时候为了看护好水体,他们凌晨两三点钟在岸边巡查,生怕出现一点问题,一季的收成就白搭了。
“一直到开始出虾了,这根绷着的神经才放松下来,”苗志明说,每次空闲的时候,他们这些养殖户们都会学习。有的人是看书或者咨询大学的老师,有些人是在网上看别人的养殖视频。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,他们这些养殖户们还经常坐在一起想办法,互相交流经验。
“我们这些人基本上都有20年以上的经验。”苗志明说,即便如此,他们感觉对于养虾的知识也就了解三四成,还有很多想不明白的问题。养殖竹节虾的技术门槛高,而且投入成本大,这也是为何即墨养殖户能牢牢占据C位的主要原因。
将竹节虾装入暂养的笼中。
两千多虾农遍布沿海,鳌山卫成虾农的 “黄埔军校”
靠山吃山,靠海吃海。从上世纪90年代,即墨鳌山卫兴起竹节虾的养殖以后,当地虾农的技术越来越成熟,养殖经验越来越丰富。本地虾池也逐渐进入饱和状态,当地虾农们已经不满足于小规模的生产,开始走南闯北,在各个沿海城市承包虾池。
“刚开始的时候,收入还不错,慢慢大家都不满足了。”1998年,20多岁的苗志明跟着村里的人,一起开始了养殖竹节虾。刚开始的时候,他只承包了几十亩,一年下来也能有不错的收入。
“咱有了这个技术,就想着扩大规模。”苗志明说,很快就有村民陆续外出承包。有些村民一路向北,在海阳、乳山、东营以及河北等地落脚。有些村民选择南下,到山东日照、江苏等地承包虾池。
刚开始的时候,苗志明选择了离家较近的海阳。很快,海阳的虾池就被鳌山卫的渔民们给承包完了。人多池少面积小,苗志明选择继续北上来到了东营。“现在东营算是养殖面积最大,人数也是最多的地方,”苗志明说,粗略估计的话,青岛来这养虾的得有两三百人。
现在,东营这个地方的虾池也逐渐进入饱和状态。有不少虾农前往更远的河北、东北等地。根据此前公开的报道,从即墨鳌山卫走出去的虾农超过2000名,他们的足迹遍布在沿海15个地区。
从青岛走出去的虾农,不少人选择将活虾运回即墨来销售。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,即墨鳌山卫又慢慢成为了全国最大的竹节虾交易市场。目前,每天20多万斤竹节虾发往全国各地。
不过,客户们依然认准了即墨鳌山卫的竹节虾。像苗志明直接发给天津的客户,现在每斤55元,如果是即墨鳌山卫本地的竹节虾,每斤要贵七八元。当然,其中一部分原因是鳌山卫附近的水质条件好,虾的鲜活度更高。即墨鳌山卫的竹节虾,是市场上品牌知名度非常高的,代表了高端竹节虾的品质。
苗志明喂完饲料上岸。
跨城淘金不易:有人年入百万,有人连续亏损
即便是放眼全国,即墨鳌山卫人养殖的竹节虾也占据主要地位。他们怀揣着技术,走南闯北去追寻淘金的致富梦。
跨城淘金,有了更好收入的同时,也充满了不少艰辛。7月8日,记者在采访的时候看到,虾农大多住在集装箱改造成的简易板房,面积不足十平方米。房间里,基本上就是一张床和桌子,还有一些做饭的工具。
苗志明说,他们每年2月份就来到这里,一直要到11月份左右才会结束。在东营的话,离家比较远,如果没有什么重要的事,中间基本上不回家。他们这个地方是海边,不论是生活用水还是饮用水,都要从外边买。为了方便,他就买了一个大桶放在屋外。到了夏天,忙活一晚上浑身是汗,他们也不太舍得用这些水来洗澡。
平时吃饭的话,只能外出买一些菜,自己做点饭将就一下。有时候忙起来,一天就吃一顿。虽然他们养虾,自己却从来舍不得吃。“我们从来没吃过活的竹节虾,都是找一些客户挑剩下的不要的,”苗志明说,把这些虾养大太不容易了,而且投入成本高,能多卖一点是一点。
接水做饭
一年到头,他基本上都是一个人在这里。只有到了出虾的季节,妻子才会过来帮忙。也就是这个时候,他才能吃上一顿像样的饭,衣服也还有人帮忙洗一下。苗志明说,这两年条件还好了,基本上都有空调,他们在房子里也还安全一点。另外,虽然很空旷,但是养殖户基本上都是青岛的虾农,在外边倒也不是很害怕。
不过,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够顺利挣到大钱。“养殖的风险高,投入成本大,弄不好也会亏本”,苗志明说,总体上而言外出的虾农都能挣到钱。如果管理好,遇到丰收的时候能挣不少。但是,也有些虾农遭遇赔钱。另外一位虾农杜先生说,他2018年、2019年也是承包了虾池,眼看着就要上市了。突然遭遇了台风天气,他租的池塘靠近海边,里面的竹节虾全跑到海里了。连亏了两年以后,他直接放弃了,给本地的村民专门做技术员。苗志明说,养殖虾除了技术的因素,还会面对一些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。对于他们这些跨城的虾农来说,其实最累的不是身体,而且到了风险期每天都精神高度紧张,每年卖完虾以后,才是难得的自由放松的时间。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