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济观察报 记者 周菊 时间进入 8 月份,各大跨国车企陆续发布了第二季度财报,上半年业绩也随之出炉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经济观察报记者统计了 15 家跨国车企的财报,数据显示,所有车企上半年的营业收入均呈增长态势,但在利润方面的表现有涨有跌。
其中,大众、宝马、奥迪、特斯拉等巨头的利润出现了下滑。这背后,不断加大的电动化转型投入是主因。其次,今年上半年,以中国汽车市场为代表,全球车市或多或少掀起的 " 价格战 ",是车企利润下滑的又一个原因。
令人意外的是,几家在中国市场过得并不如意的汽车品牌,如现代起亚、雷诺、Stellantis,在全球市场却赚得钵满盆满。跨国车企的全球业绩表现,与其在中国市场的参与深度,两者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联系?
" 以价换量 ",多家车企利润下滑
在记者统计的跨国车企中,大众集团的营收和利润是最高的。今年上半年,大众营业收入为 1563 亿欧元,同比增长 18%;营业利润为 113 亿欧元,但同比下滑 13.9%,增收不增利。
宝马和奥迪也表现出相似的特征。其中,宝马集团上半年营收 740.72 亿欧元,同比增长 12.4%;净利润 66.20 亿欧元,同比下降 50.0%。奥迪集团上半年销售收入达 342 亿欧元,同比增长 14.4%;营业利润同比跌超三成,为 34.17 亿欧元。
特斯拉也在上半年出现了利润的下滑。数据显示,上半年 , 特斯拉营收 482.56 亿美元,同比增长 35%; 净利润 52.16 亿美元,同比下降 6.5%。
从销量上看,无论是大众还是特斯拉、宝马、奥迪,均实现同比增长。其中,上半年大众汽车集团全球交付 437.22 万辆,同比增长 12.8%;特斯拉上半年交付量为 88.9 万辆,同比增长 57.6%;宝马汽车部门上半年的交付量为 120 万辆,同比增长 4.7%;奥迪全球销售 90.71 万辆,同比增长 15.5%。销量增加带动了营收增长,但没带来利润增长。" 大众、奥迪、宝马等跨国车企取得不错的销售数据,新能源汽车的增长在较大程度贡献了增长。但不要被销售增长所迷惑,因为市场红利并不等于品牌竞争力。当前跨国车企的新能源汽车并没有良好盈利,它们的做法是用销量换市场地位,避免在新能源汽车的竞争中被边缘化。" 汽车品牌战略专家朱红文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。
与此同时,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的 " 价格战 " 进一步削弱了上述几家跨国车企的利润。以大众为例,其旗下 ID. 系列车型在中国市场多次官方降价。财报显示,今年上半年大众集团来自中国合资公司的利润从上年同期的 14.02 亿欧元下降至 11.52 亿欧元。宝马、奥迪等豪华品牌也在上半年展开了动辄 8、9 万元的终端优惠。特斯拉则是价格战的发起者,在今年多次价格下调。
在中国市场,宝马、奥迪、特斯拉均在上半年实现了销量增长,其中宝马销售 39.3 万辆,同比增长 3.6%,奥迪品牌销售 29.6 万辆,同比增长 6.67%;特斯拉中国销量为 29.4 万辆,同比增长近 50%;大众集团虽整体销量微跌 1.2%,但新能源销量同比增 5%。
从利润率角度,大众集团旗下的保时捷品牌最具赚钱能力。数据显示,上半年保时捷得益于交付量增加上涨 15%,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14.0%,达到 204.3 亿欧元;销售利润同比增长 10.7% 至 38.5 亿欧元,销售回报率为 18.9%,在所有跨国车企中遥遥领先。但整个大众集团的销售利润率仅为 7.3%。" 德系三强 " 豪华品牌的赚钱能力也比较稳定。奔驰、宝马、奥迪的利润率分别达到 10.1%、8.9%、9.99%,属于中等偏上的水平。但价格战削弱了部分品牌的盈利能力,以奔驰为例,其二季度的销售回报率为 13.5%,比去年同期和今年一季度分别减 0.7 和 2 个百分点。
中国市场受挫,全球市场赚钱
令人意外的是,多家在中国市场受挫的跨国车企,却在其他市场风生水起。
来自美国的通用汽车,上半年营收和利润双增长,营收达 847.3 亿美元,同比上涨 18.1%;净利润为 49.6 亿美元,同比增长 7.1%。当前,通用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处于低谷期。今年上半年,上汽通用销量为 41.3 万辆,同比下跌 11.8%。在此之前的 2018 年至 2022 年,上汽通用销量已经连续 5 年下滑。
现代和起亚近几年在中国市场份额持续萎缩,但其全球表现亮眼。数据显示,现代汽车公司今年第二季度营业利润 4.24 万亿韩元,同比增长 42.2%,创下新高,营业利润同比上涨 42.2% 至 4.24 万亿韩元,创季度历史新高,营业利润率达 10%。现代集团旗下的起亚品牌,二季度销售额为 26.24 万亿韩元,同比增加 20%;净利润 2.8 万亿韩元,同比增加 49.8%。
起亚的赚钱效率甚至超过了特斯拉。数据显示,起亚二季度营业利润率达到 13.0%,同期特斯拉的营业利润率仅为 9.6%。但在中国市场,起亚的销量已经大为萎缩,上半年推算不足 6 万辆,占其全球销量的比例比不足 4%。现代汽车同样在中国市场的存在感低迷。
上半年,Stellantis 集团净营收达 984 亿欧元,同比增长 12%;净利润 109 亿欧元,同比增长 37%。在中国市场,Stellantis 集团唯一的合资企业神龙汽车累计销量仅 4.42 万辆,同比减少 21.56%,在华销量占比不足 3%。另一家法国车企集团雷诺汽车,上半年净利润为 21.2 亿欧元,恢复了盈利。
日系车企上半年在中国市场销量呈现集体下滑,但它们在全球的业绩表现并未受到太大影响。数据显示,日产汽车的全球业绩表现同比大幅增长。2023 财年第一财季(2023 年 4-6 月),日产合并净营收为 2.92 万亿日元,同比增长 37%;净利润为 1055 亿日元,同比增长 124%。营业利润率为 4.4%,比去年同期的 3.0% 提升了 1.4 个百分点。
丰田 2023 财年一季度(4 月至 6 月)营业收入增长 24%,增至 10.55 万亿日元;净利润增长 78%,增至 1.31 万亿日元。这是丰田的季度净利润首次超过 1 万亿日元。
日产和和丰田均指出,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,而自身表现不利。丰田表示,由于亚洲市场竞争激烈,特别是中国市场电动化,丰田在亚洲市场的营业利润出现下滑。日产则表示,中国市场的商业环境正经历着巨大变化,竞争也日趋激烈,业务的复苏不会一蹴而就。为应对这一切,公司将加快制定和实施企业中长期战略规划。
由于在其他市场表现不错,日系车企在中国市场的失利并未影响其全球大盘。但从长期来看,随着汽车产业新能源变革的持续深入,如果不能在中国市场上抢到蛋糕,未来甚至可能失去在全球市场角逐的资格。
" 这些企业的总体盈利情况不错,部分原因是目前汽车领域的主战场在新能源汽车,经济型燃油车竞争压力减少,使得它们在某些市场上成为受益者。" 朱红文提醒,这些在中国弱势的企业要居安思危,因为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完善及技术进步,它们既有的生存空间将会进一步被挤压。
由于在电动化方面发力较晚,当前不少跨国车企正承受着电动化投入带来的亏损压力。如何同时保住全球市场的利润和在中国市场的领先,考验着所有跨国车企的战略平衡力。
来自福特汽车的数据显示,上半年电动车业务亏损高达 18 亿美元。其预计,今年 FordModele 电动汽车单元将亏损 45 亿美元,高出此前预估的 30 亿美元亏损额,这将是福特电动汽车业务 2022 年亏损额 21 亿美元的两倍多。为减少亏损,福特在全球市场计划推迟电动车生产计划,主要精力转向混合动力。同时在中国市场,福特将纯电动电马品牌交由长安福特负责,以提升电动业务在中国的本土化能力。
大众为解决电动化发展速度缓慢的问题,在中国市场采取了更加激进的行动。今年 7 月,大众集团以 7 亿美元入股小鹏汽车,两者初期将基于小鹏的平台联合开发两款电动车;大众旗下奥迪与上汽签署战略备忘录,拓展高端市场智能网联电动车产品组合。
标签: